河北:新型城镇化建设 走好“一枚子” 带活“整盘棋”
来源:河北日报    阅读次数:   发布时间:2014-08-12 09:45:31

    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放到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来考量,去年以来,省委、省政府审时度势、深思熟虑,作出了以县城建设为重要突破口,坚持城市、产业、生态、文化深度融合,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,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、富裕殷实的河北、山清水秀的河北。

 

  经过大力度推进,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:基础设施逐渐完善、城市形象不断提升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、生态环境逐步改善,涌现出一大批山水园林城市。目前,全省建成了12个国家级园林城,73个省级园林城,省级以上园林城数超过了县城总数的60%。


  以全新理念建设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美丽县城


  没有县城建设的大跨越、大提升,就没有新型城镇化的大发展、快发展。省委、省政府深刻认识到,县城是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首选点,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增长点,是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承接点,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。如果说四大攻坚战拉开了“三个河北”建设的大格局,那么县城建设就是其中的一枚关键棋子。“这枚棋子走好了,就能产生加快城镇化进程、拉动经济增长、促进协同发展、统筹城乡发展的多重效应,进而活跃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。”省委书记周本顺多次强调。


  正是基于这一重大思考和认识,省委、省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把加快县城建设作为关乎全省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,全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。
 

  没有规划的高质量,就没有县城的高品质。去年以来,全省各县(市、区)开展了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编制,清华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天津大学、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等80多所知名设计单位,按照既有时代气息、又能体现传承的要求,因地制宜编制县城发展规划。在规划设计中,各县(市、区)突出了历史渊源、建筑风格、文脉传承、民俗风情,努力使一街一巷、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,都能唤起人们的亲情乡情,找到自己的根和魂。


 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态文明。河北省各地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,结合山、水、林、湖的整治修复,不断改善县城生态空间和环境,让县城充分融入自然中。
 

  两岸青山、一河碧水。浓郁绿色包裹下的涉县,将县城新区规划到县城东侧的一座自然山体上,他们既没有破坏山体结构,也不砍伐山上林木,而是因山就势建起了占地83公顷的龙山公园,并使其成为城区的一部分。同时对纵贯城区的清漳河进行综合整治。依山之势、就山之形、拱山围水,涉县打造出了山水相融的城市宜人景观。


  地处平原沃野中的南和,则突出了生态城市建设。他们将拆旧拆违腾出的10万平方米空地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绿化,完成了13条道路的绿化提升,县城植树50多万株,增加林地面积1.4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18.7%,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。


  拆旧增绿、见缝插绿、破硬还绿、立体拓绿……各地创新思路,向一切空间要绿,形成了城外有林带,城内有绿地、庭院、公园的优美环境。去年以来,全省县城完成植树680万株,新增绿地面积3200多公顷,新建公园、游园133个,为人们创造了“满眼绿”的宜人生态空间。
 

  县城有了文化内涵,才会有生命、有味道、有魅力。河北省不断将各种文化元素渗透到县城布局、道路、广场、绿地、建筑和公共设施中,让县城的各个构件饱含文化元素,从而形成建筑、景观、文化融合的县城风貌。


  以清朝时期的商贾文化为特色的平泉,在旧城改造中修旧如旧,打造了原汁原味的老八沟,再现了当年商贾云集的景象;以草原风情、元中都文化为依托的张北,建设了元中都博物馆、南山生态园等特色景观工程,凸显了蒙元时期的历史文化特色……


  到2015年,河北省每个县(市)都将至少建成一条景观大道,一个特色街区,形成县城独有的风景线,彰显自有特色和风格。
 

  以产兴城、以城促产,实现产城融合


 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“人”。河北省城镇化监测数据表明,近5年来,全省净增城镇人口627万,设区市、县城、建制镇新增人口分别占增加量的13%、57%、30%。也就是说,县城承载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农村转移人口。


  县城要承载起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,必须增强产业支撑能力。“只有这样,才能促进人口就地城镇化,并增强反磁力,为疏解京津人口作贡献。”省住建厅城镇化处副处长赵勇说,县城扩容提质的一个重要内涵,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,建立健全优良的公共服务体系,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平台。
 

  曾经在全省排名倒数的威县,近几年,累计投资160亿元,实施了集中供热、供水、垃圾处理、绿化、公共服务设施等280余项城建项目,县城承载能力大大提高。良好的发展平台,为威县引来了通用航空、生物肥料、食品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众多产业,引进资金330亿元。


  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目前,河北省有114个县(市)建起了项目库,谋划千万元以上城建重点项目620个,完成投资489亿元。一批道路、供水、供热、学校、医院、文化设施等关系民生、有效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项目,先后开工建设。


  园区是产业聚集的平台,是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工业化的有机结合,更是河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。为提升园区建设水平,各地都把园区纳入县城整体规划,与县城建设同步设计、同步推进,使园区与县城做到了资源共享、设施配套、功能互补、融合发展。


  毗邻京津的固安,创造性地运用了“产业新城”开发模式。实施了12项大型城市级公共配套设施、4项社区级配套设施和社区邻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,完善了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城市运营、特色魅力等城市功能。“巢”好引得“凤凰”来,该县累计引进项目361个,建成电子信息、现代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集群。
 

  用改革的思路、创新的理念、市场的办法,解决瓶颈制约


 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面临的突出矛盾是钱从哪里来、地从哪里出。如今,单纯依靠政府投资、粗放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,必须用改革的思路、创新的理念、市场的办法来探索、来推进。


  面对财政有限的“钱袋子”,各县(市)积极推动融资创新,设立城投融资公司;建立县城建设投融资省级联席会议制度,加强对城建融资的业务指导。目前,全省已有90个县(市)成立了124个投融资公司,其中56个公司正在向市场化转型。今年河北省又对37个投融资试点县(市)补贴资金4.1亿元,作为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启动资金。
 

  为筹措城建资金,各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,激发民间活力。肥乡县全面放开城市开发市场,允许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经营城市基础设施。近年来,先后筹资110亿元,建成了图书馆、体育场、污水处理厂等设施。曲周县通过采用BOT模式、出让市政设施挂名权、引进财团注资建设等方式,构建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、投资方式灵活化和投资渠道多样化的资金运作体系。5年来,完成城建投资16亿元,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90项。


  县城扩容提质,建设用地从哪来?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和“高压红线”的双重压力下,河北省各地创新思维,向存量要地、向旧城改造要地、向节约集约利用要地,为城市建设寻找新的发展空间。滦平县因地制宜,积极利用低丘缓坡地,引城市和项目上山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;青龙突破常规思维,对旧城进行大力度改造,通过高效集约综合利用开发,实现了向存量要地。